高频高频焊螺旋翅片管是目前应用为广泛的螺旋翅片管之一,现广泛应用于电力、冶金、水泥行业的余热回收以及石油化工等行业。高频焊螺旋翅片管是在钢带缠绕钢管的同时,利用高 频 电流的集肤效应和邻近效应,对钢带和钢管外表面加热,直至塑性状态或熔化,在缠绕钢带的一定压力下完成焊接。这种高频焊实为一种固相焊接。它与镶嵌、钎焊(或整体热镀锌)等方法相比,无论是在产品质量(翅片的焊合率高,可达95%),还是生产率及自动化程度上,都是更为先进。
花卉对温度和湿度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因此花卉大棚内必须要安装好的散热器和暖风机设施,翅片管散热器就是比较常见和常用的温室加温设备。翅片管散热器是气体与液体热交换器中使用广泛的一种换热设备。它通过在普通的基管上加装翅片来达到强化传热的目的。基管可以用钢管;不锈钢管;铜管等。翅片也可以用钢带;不锈钢带,铜带,铝带等。下面中春暖通给大家介绍一下花卉大棚**翅片管散热器结构原理及性能特点。
【翅片管散热器结构原理】 凡在换热管上加装翅片,以达到增加散热面积的冷热交换器,均可归纳为“翅片管散热器”。 翅片管散热器按翅片的结构形式可分为绕片式;串片式;焊片式;轧片式。常用的材料为钢;不锈钢;铜;铝等。
【花卉大棚**翅片管散热器的四个特点】
1、翅片管散热器的特殊性 采暖散热器作为建筑部品,不同于一般的家具,其特殊性在于它还是热水压力容器,存在着(腐蚀)渗漏的风险。因此业主在装修房屋选择散热器时,一定要有一定的风险意识,慎重对待。
2、翅片管散热器要与供暖系统相匹配,南方地区的水质特点决定了尽可能选择耐腐蚀性强的散热器或新型散热器,这两种散热器使用寿命可达25年和50年以上。散热器凭借存水量大,散热效果好,重量轻、承压高、喷塑表面美观而且价格合理的优点,更值得用户推荐使用。
3、考虑翅片管散热器的材料 因为材质决定了它的供热性能、安全性、可靠性及寿命的长短。从散热性能来讲,和纯铝的较好,其次是钢质的,再次是。但散热器以其安全耐用,并且近几年的发展其样式已经多样化,装饰性也非常不错,因此翅片管散热器也是不错的选择。
4、翅片管散热器供水管道的因素 因为翅片管散热器在取暖季节管道一直是储水的,因此安全性非常重要。
我厂主要生产:养殖、种植**散热器。 本厂专注生产设计的水散热器广泛用于畜牧养殖、花卉、温室大棚、蔬菜育苗、车间取暖、工业厂房
等,产品**全国各地,深受新老客户的信赖。
我厂拥有一支经验丰富、富有创新精神的技水开发队伍,具有强大的产品研实力和雄厚的技水力量,以及先进的生产设备,科学的管理,能根据客户的各种要求高精度的制作各种型号的产品。 我厂以*的营销网络和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竭诚为用户提供完善的解决方案和满意的售后服务,我厂以“质量**、服务**、信誉**”为原则,经过多年的发展,产品一直处于**业重要地位,受到了广大客户的认可**。
钢制翅片管对流散热器是一种既适用于蒸汽系统、又适用于热水系统中,作为加热空气用的钢制散热器,主要用于热风采暖、空气调节系统及干燥装置的空气加热,是热风装置中的主要设备。钢制翅片管对流散热器在当前的工矿企业,各大型建筑物的采暖通风系统中得到广泛地应用;
翅片管式散热器在不一样子的热源介质系统中,会被称之为蒸汽散热器,导热油散热器,蒸汽换热器,导热油换热器,热水散热器,热水换热器;在不一样的用途中,会被称之为蒸汽烘干散热器,蒸汽采暖散热器,导热油烘干散热器,热水采暖换热器;而在不同的安装使用环境中,那就会被称之为工业烘干散热器,烘房用蒸汽散热器,烘干机用散热器。在这两个市场里边其散热器产品的本身的运用和销售市场此中更多的多偏向于民用市场和工程使用市场烘干箱用散热器等等。中春暖通会根据实际使用的热源介质。蒸汽散热器中的钢管铝翅片管散热器选用优质低碳无缝钢管外部挤压高效率铝翅片,钢铝复合翅片管制造工艺先进,它是钢、铝管复合后在**设计设备中轧制而成,使钢基管与铝翅片结合紧密,它具有热阻小,传热性能好、强度高、流动损失小、防腐性能强、工作寿命长等优点,从而此类翅片管式散热器片广泛应用在工业厂房蒸汽采暖、蒸汽烘干、食品烘干、衣物烘干等,所有的翅片管散热器可有不同表面管长、管数及排数组成多种规格,其流程可根据用户需要制作成双流程、三流程、四流程及多流程,使用客户则可根据需要任意选用。
温室加热系统建设设计规范
温室大棚加热系统建设*资料,温室加热系统设计规范, JB T10297-2001,*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发布。
*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温室加热系统设计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温室热负荷的计算方法,确立了设计各种温室加热系统的基本原则,给出了设备安装配置指南。
本标准适用于需要加热的温室(包括日光温室、单栋温室和连栋温室)加热系统的设计。
2、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2.1、温室供暖greenhouse heating
用供热的方法提高温室内空气、床土、地板、营养液和基质温度的工程技术。
2.2、传热损失conductive heat loss
温室内透过围护结构(包括四周墙壁、门窗和屋面等)的热损失,包括由长波辐射、传导和对流产生的热损失。
2.3、传热系数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单位时间内,透光覆盖材料两侧温差为1K时,通过单位面积材料传递的热量。热的传递方向由高温侧向低温侧,所传热量包括长波辐射、传导和对流。
2.4、渗透热损失permeation heat loss
由于温室围护结构存在缝隙,发生室内外空气交换而产生的热损失。
2.5、对地热损失heat loss to soil 由地面传导而损失的热量。
2.6、集中供暖center heating
以锅炉为热源,以水或蒸汽为热媒,热媒通过输送管道,在散热器(管)向温室供暖的方式。集中供暖多为大型温室采用。
2.7、热风供暖air heating
以热风机(燃油、燃气)和热风炉(燃煤或其他固体燃料)为热源,通过热交换器将被加热了的空气送至温室中,以热风的形式提高温室内空气的温度。
2.8、温床hot bed
用人为方法提高作物栽培床地温的保护地栽培设施。常用于育苗和低温季节作物栽培。
2.9、热地板hot floor
将加热装置埋设在地板之内,通过地板向空间散热。这种方法适用于盆栽容器直接设在地板上的温室。
3、热负荷计算
3.1、室内设计温度Ti
一般来说,温室较大加热负荷出现在冬季较寒冷的夜间。不同作物,不同品种,不同生长阶段,对环境温度有不同的要求。表1示出常见温室瓜果类植物的适温范围。
4.2、安装建议
4.2.1、温室中较常使用的集中供暖分配热量的方式为自然对流方式,用标准黑管或圆翼管散热。也可以使用强迫对流配热方式,用柱型、翼型散热器散热。
4.2.2、如果温室为9m以下跨度(或宽度)的单栋温度,可将标准黑管或圆翼管沿侧墙布置。若跨度**过9m,可在作物间(或台架下)加设部分散热管。
4.2.3、如果以蒸汽作为加热工质,由于温度较高,散热表面至少要距离植物本体0.3m。
4.2.4、连栋温室的散热管一般沿外墙及天沟下设置,根据需要,可在栽培台架下或作物行间加设部分散热管。
4.2.5、如果自然空气循环不足以在作物高度处产生足够均匀的气温,应加设必要的水平空气循环风机。
4.2.6、黑管涂了银粉漆以后,散热效率降低15%左右。
5、热风供暖系统
5.1、工作原理
通过燃烧不同的燃料(例如油、天然气、煤等),释放出热量,经过换热器,将周围空气加热,再用送风机将热空气送到温室内,使作物周围获得适当而均匀盼温度。通常,燃烧油料或气体的燃烧器体积较小,与换热器、送风机、控制器等共同组成热风机,可安装在温室内。但是燃烧后的烟气,多因含有有害气体(例如氮和硫的氧化物、焦油等),需用烟道将其引向室外。燃媒的燃烧室体积较大,且有较高烟囱,一般都安装在温室外。只将经过加热的空气用送风机送到温室内。送风机出口空气温度一般应控制在60-80℃范围之内。
5.2、安装建议
5.2.1、送风机出口通常都设计成水平方向送风。对于长度小于20m的温室,可将两台热风机安装在温室对角线的相对两角,各自以平行于侧墙的方向,向着对面端墙吹暖风。对于长度**过20m而小于40m的温室,单靠热风机难以将暖风吹到远处,不足以获得良好的空气循环。建议在温室中间,增加两台循环风机,一边一台,接力送风。如果温室长度大于40m,循环风机数量还需增加。沿循环空气流动方向,两台风机之间的距离以不大于风机叶轮直径的30倍为宜。循环风机距端墙应在4.5-6.0m之间。
5.2.2、对于较长的温室,也可在热风机出口使用冲孔塑料薄膜软管或布管向室内送风,以改善整个温室的空气循环和温度均匀性。软管一般用聚乙烯塑料薄膜或布制成,在温室内沿水平方向延伸,悬挂在骨架上。软管轴线相对两侧,冲出排气孔,用来向温室送出暖风。排气孔沿着轴线的间距,一般在0.3-1.0m之间。软管入口的空气流速大约为5.1-6.1m/s。排气孔的总面积应不小于软管横断面积的15-2.0倍。
5.2.3、循环风机和循环软管的安装高度一般应**作物冠层高度0.6-0.9m。循环风机应加设护罩,防止操作人员触及叶轮等运动部件而受伤害。循环软管的长度不宜**过50m,太长将会影响空气分布均匀性。对于宽度在9m以下的温室,室内有一根送风软管就够了。如果温室宽度大于9m,必须安装两根以上的循环送风软管。
5.2.4、在燃烧器不工作的情况下,开动配套的送风机和循环风机,可以改善温室内的空气循环,消除植物叶面结露,避免霉菌等对作物产生危害。
5.2.5、在连栋温室的水平空气循环系统中,循环路径可从一跨下去,而从另一跨返回。在单跨温室中,循环风机的安装,应使其轴线与温室长度方向平行,位置距侧墙的距离为温室宽度的1/4处。气流沿一个侧墙下去,从另一侧墙返回。
5.2.6、循环风机的选择,应使总流量为每平方米地面提供0.01m3/s的空气流量。风机转速应能调节,使作物冠盖附近的局部空气流速不**过1.0m/s。